富卫创享会系列 —— 养老服务与保险产品
人口老龄化这一问题近几年逐渐浮出水面,成为日益受到关注的一大社会问题。在现代化因素的影响下,传统的“家庭养老”的功能越来越弱化,单纯的机构养老己经不能满足广大老年人多方面的养老需要。随着中国老龄化趋势加快,养老产业开始成为众多企业眼中的“朝阳产业”。
然而, 中国的养老产业还处于初级阶段,相比之下,海外的养老地产和养老服务市场已经成熟,并有着不同的模式,比如英国的养老模式以政府主导为主,而美国的就以市场开发的模式运行着。这是因为养老模式与国家的历史、经济发展和国民对于家庭的传统观念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中国养老产业的发展模式可以借鉴海外市场发展的进程,并配合本地的文化传统和实际需求来发展,让体系日趋完善。
4月10日,富卫代表处举办的富卫创享会之“养老服务与保险产品分享会”特邀保险业、养老住宅、养老照护服务、养老投资业内人士专家,以及复旦金融保险教授共聚一堂,畅谈对中国养老现状与未来的思索。特此整理,与大家分享。
“一站式”养老社区
负责上海实业养老运营管理的童晓春先生,采用国际先进的CCRC模式,打造的是“一站式”养老社区。所谓CCRC模式,即“持续照护退休社区”。 简单地说,CCRC是一种复合式的老年社区概念,涵盖老年人各个阶段。只要退休的老人进入这个社区,运营商将为老年人提供从活跃期、需要护理期、护士护理期、失忆护理期、临终关怀期全阶段的居住设施和服务,其目的是使老年人在健康状况和自理能力变化时,依然可以在熟悉的环境中继续居住,并获得与身体状况相对应的照料服务。
童晓春先生对这一模式的选择也源于他对老年人心理的研究与思考。学习并了解老年心理学的知识,对于做养老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有资料显示57%的老年人对生活失去兴趣,52%的老年人有孤独感,45%有忧郁感,40%有衰老感,55%有性格上的改变。在养老机构里老年人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有焦虑症、抑郁症、孤独、自卑。
在老年人的老化过程中,有三种典型的依赖:
●经济上的依赖:
产生于老年人不再是一位家庭中的主要收入者,而必须依赖退休金与社会救济金或者是社会福利、家庭赠与时。
●生理上的依赖:
产生于当老人的身体功能逐渐衰退,而且不再允许他做那些必要的活动时,如散步、逛街购物、走亲访友等。
●社交上的依赖:
产生于当老人失去了在他生活上具有重要意义的那些人时,这种情况使得老人减低了对社会的认识,减低了个人的力量,并且限制了老年人的社会活动范围。
所以,老年人在晚年生活中需要有精神寄托和追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自我尊重
老年人奋斗一生,虽然不事事如意,但总有一些方面是自己较为满意的。所以,老年人会有意无意保持一些自己已有的习惯和行为方式,他们尊重自己对生活的选择。
●人际交往
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希望获得更多的、持久的、亲密的人际关系,尤其在退休之后,人际关系遽然减少,老年人会产生很强烈的失落感。如果能够有人和他们聊天,娱乐,他们会更容易对付晚年生活所带来的人际危机。
●亲密而忠诚的关系
由于老年人在公众中固有的不利形象,老人在进入晚年之后,往往容易受到各方面的冷落。其实,老年人很怕这种被社会抛弃的感觉,他们依然很怀念过去大家对自己的尊重。
●安静的生活环境
老年人戎马一生,好不容易到了退休可以安享晚年恬静舒适生活的时候了,他们都不希望还有什么家庭琐事要自己去操心和劳烦。他们向往着轻松愉快的生活,尽情地发展自己的爱好和兴趣,与自己喜欢的人交往,做自己喜欢的事,从而体会安享晚年的乐趣。
●爱抚和关怀
无论是与老伴共度晚年的老人还是孑然一身的老人,都需要晚辈或他人的关心和爱护,他们喜欢温馨的家庭感觉,希望与人和睦相处,人人之间笑容以待,相互关怀,相互帮助等。
所以,童晓春先生所希望打造的养老社区,是将入住年龄提前到老年人仍能独立生活的阶段, 而非通常认为的衰老卧病的阶段。入住年龄的提前,可以帮助老年人更早去消减对于陌生环境的恐惧,而且此时的老年身体仍是康健的,这同时也会使他的心理/精神状态都更易于去接受人生阶段的转变,拥抱养老生活。另一方面,提早进入社区生活,也易于老人融入社交群体,在安静的生活环境中,与同一社区的邻居建立亲密而忠诚的关系,在未来的岁月中得到彼此的理解和关怀。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在居家、社区老年护理一线上创业的杨云峰先生也分享了他的经验与思考。尤其在长期护理险方面,今年将是一个重要的结点。2016年,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2016年6月,国家人社部明确上海市作为全国首批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的15个城市之一。并于2018年年1月1日起,在全市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
根据修订后的《上海市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办法》明确,年满60周岁的职工医保或居民医保参保人员,可自愿申请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经评估后,评估等级为二至六级的失能老人,由定点护理服务机构为其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并按规定结算护理费用。护理服务有以下三类:
第一类是社区居家照护,由护理人员为居家的参保老人上门提供照护服务,或者在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等场所集中提供照护服务。
第二类是养老机构照护,由养老机构为入住的参保老人提供照护服务。护理服务内容有40余项,涵盖了基本生活照料和常用临床护理两类。这些项目都是失能老人亟需的,又适宜在居家或养老机构开展的服务。
第三类是住院医疗护理,仍按照现行的基本医保制度规定结算相关费用,即职工医保参保人员按职工医保规定执行,居民医保参保人员按居民医保规定执行。
截至2018年11月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已有约18.6万老人接受护理服务。但是,作为刚起步的试点项目,依然还有许多方面需要跟进,例如评估机构如何保持其第三方的独立性,如何解决护理人员的高流动性问题等。
另一方面,长期照护社会保险的保障水平相对较低,无法满足失能人员的多样性需求。因此,如何建立多层次长期照护保险体系,以长期照护社会保险为主、长期照护商业保险为补充,也将是未来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