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卫参与支持乡村教育公益
桂馨基金会一直关注中国发展中地区之基础教育。
11年来,惠及137万名乡村师生!
在此次桂馨基金会举办的“2019馨心相印慈善之夜”中,
富卫认捐4万元于“桂馨书屋悦读夏令营”项目中,
参与支持乡村教育公益。
2019年11月9日,桂馨基金会在深圳举办“2019馨心相印慈善之夜”,邀请220余名各界人士相聚一堂,交流、分享教育、慈善等话题,为促进教育公平和可持续发展蓄力。
桂馨基金会发起人、荣誉理事康典先生在晚会致辞中提到:“我们相信在中国十几亿人的内心里,每个人的内心都有善念,我们愿意用我们自己实实在在、扎扎实实的努力,来感动、启发这些善念,然后把它聚集起来,做成一件我们值得骄傲的事情。从最开始,我们的目标就是做执行,每一个项目都是我们自己亲手做。这么走过来,其实是比较艰难的一条路,但是我们非常欣慰地感到,理解我们努力的人越来越多,支持我们这个事业的人、机构也越来越多。”
“陪伴、改变、美好”的主题分享
桂馨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樊英女士此主题中,和嘉宾们分享了在桂馨教育公益历程中几位师生的故事。她说道:“感谢今天在座的各位,没有你们就没有桂馨的未来。感谢志愿者,没有志愿者的付出和行动,就没有乡村老师和孩子们的变化。感谢合作伙伴,那些乡村的老师和地方的教育工作者。十一年来,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成了相互信赖、相互支持的伙伴,他们的坚持,他们的坚韧和努力,一直在激励着我们把这个事情做得更好。我们相信,只有行动能够带来改变。”
“重新认识村校”的主题分享
纪录片导演陈奕腾先生在中,和嘉宾分享了拍摄村校纪录片过程中对乡村学校、乡村老师和乡村教育新的理解。他提到:“乡村教师也跟我们城市里的人都一样,在不同背景下,处在不同的局限里面,攒着劲、扛着责任往前走,去寻找突破他们的边界。而恰恰是他们这样的努力和倔强,在十年、二十年过程中无声无息地改变着乡村教育的生态。”
冯唐先生分享“我们如何做慈善”的个人思考
桂馨基金会理事、著名作家冯唐先生为嘉宾们分享了“我们如何做慈善”的个人思考。他认为:做慈善,我们要养成分享的习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慈善是个事业,不是随随便便干的;慈善机构应该是无我,做慈善的人要多想想他人,他人需要我做什么,这件事为什么重要。
一封来信
第三届中国金话筒奖获得者、CCTV原主持人殷亚敏先生声情并茂地为嘉宾们朗读了贵州省息烽县木杉小学徐萍老师写给儿子的一封信。过去五年,徐老师用自己的努力,将一所破旧不堪、濒临倒闭的学校办成了一所花园式乡村小学。此外,徐老师利用互联网+教育开齐音体美课,让山村的孩子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从2003年至今,为了让学校的留守儿童拥有快乐和有意义的暑期,她几乎和学校的留守儿童度过了每一个夏天。在这封信中,徐老师和儿子细心回顾了这些年做过的事情,向儿子表达了母亲在儿子成长过程中缺少陪伴的歉意,感谢了儿子对自己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愿景与承诺
嘉宾们在现场义拍和项目认捐环节,竞拍/认捐踊跃,尽现参与支持乡村教育公益的热情。
慈善之夜最后,桂馨基金会理事长石平先生代表理事会和工作团队感谢了现场所有嘉宾对桂馨教育公益事业的支持及对乡村师生的帮助,并代表桂馨郑重承诺:“我们收到的每一分钱,一定会把它用在最需要的地方,用在乡村教育上面,用在我们的农村小朋友、乡村教师身上。同时,捐赠只是一方面,我们也欢迎我们的捐赠人和馨友每年都能够到我们项目实施地区去看一看,更多地了解桂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