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首席经济学家

19/09/2019

当我们站在2019年伊始,回顾不平静的2018年-主要经济体增长增长,逐步上升,紧缩货币政策周期开启,中美贸易战正式打响。可能发生的事件接踵而来,令人感到无所适适从。于二月,富卫代表处特邀德勤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及合伙人许思涛先生,为我们解读中国当前的经济趋势与未来趋势。

日前,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了新的一轮经济数据并表示“内部经济状况依然复杂严峻,内部无限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国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较早”。扩展,旷日持久的中美贸易战令经贸摩擦持续升级,同时对全球经济带来的影响。离2020年的到来还有三个多月,离中美贸易战的全面休战还有多远?

为此,2019年9月18日富卫代表处再次有幸邀请到德勤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及合伙人许思涛先生和宜信财富首席经济学家李琳女士,交流与分享对当下经济指标的解释与对未来走向的探讨。特此整理,以飨读者。

外部冲击下消费仍保持合理

从上半年的主要经济数据来看,消费仍是最有活力的部门,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长增长了8.4%,如果剔除汽车销量(超过12%),社会消费品零售其余部分实际表现得更好。投资也有所回升,上半年增长超过5%。预期,预期的预期原料,外贸部门受到贸易战突破冲击。上半年,中国进口的美国商品下降近30%,对美国的出口下降8.1%。而对越南和墨西哥的出口明显增加,此转变表明贸易转移近似正在发生。转化,中国对日本,韩国(中国第三,四大出口市场)的出口相对稳定,上半年分别为-1.1%和2.5% 。

中美:不打不成交?

7月30日-31日在上海古董的中美贸易谈判提前结束,双方表示“建设性的深度交流”,中方还提到将增加自美农产品采购。然而,8月2日,美国总统选举突然宣布将对价值30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新征收10%的关税(重启9月1日生效),理由是中国没有达成承诺(或指大阪G20会议上双方之间的口头协议)。

美国应该已经承认,中国甚至是在中至少也很难从根本上改变经济模式;而中国也需要了解和解决包括美国内部的主要贸易伙伴积累多年的诉求,如更有效地保护知识产权,以及开放国内市场,而这在客观上其实也符合中国的改革目标。

据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消息,中国副总理刘鹤将与美国贸易代表莱希泽和财政部长姆努钦等美国官员于10月初在华盛顿古董会谈。9月5日,中国商务部发表声明称双方都历经了过过经常多轮谈判,现在中美对会谈的认知应该都更加现实,只有双方都做出让步才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对美国而言,如果能把贸易谈判与国家安全或增长模式等更宽泛的问题脱钩,那么休战的可能就会增加。对中国而言,需要在版权保护方面取得进展,这在客观上也有利于创新和产业升级;和若能切实开放服务业和消费市场,将加速经济增长模式从投资转向向消费驱动转化;转化,在全球经济增长的背景下,中国可能会受到主要贸易伙伴的关注(欧洲工业国家)对减少国企补充的压力,因此也需要在这一问题上做出承诺。不过总之,中美之间在2020年前有可能实现休战。

重新启动后人民币能否回升?

从政策制定者的角度来看,在当前全球利率下降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下降值有利于推动国内通货再膨胀(不一定是为了提高出口竞争力)。由于美国经济增长预期的增强,主要经济体(中,德,英,印)的增长趋势以及部分新兴经济体的紧张程度,全球利率迅速走低。

然而,外部看法却截然然然,将人民币贬值价值视为中国对美国加征关税的回应。最新一轮贬值恰逢8月中美贸易争端升级之际,必然总统威胁要提高对中国商品的关税,和美股最近的强势行情扩展了对休战的渴求,这在短期内增加了人民币汇率变动的风险。

四年前2015年8月11日的汇改(人民币汇率当日贬值近2%)曾引发市场恐慌,打破了内部对于交易所会一直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认知。而今,市场对中国汇率政策的认为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贸易争端升级和大型财政刺激应避免的背景下,人民币贬值是对冲贸易摩擦和推动通货再膨胀的工具。中国主要亚洲贸易伙伴国的汇率(韩元,新台币,泰铢,印尼盾等)自今年8月以来一直非常稳定。如果中国最终能够通过人民币贬值来维持6.2%左右的经济增速,这对于大多数亚洲经济体而言仍是福音。

(8月以来亚洲货币保持稳定)

面对中国成本结构的深刻变化(主要是土地和劳动力成本增加),货币贬值值4-5%不太可能将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中国向越南,泰国,印尼等地区的转移趋势。事实上,甚至不发生中美贸易战,人民币汇率在中位数(3-5年)也应出现温和可控的贬值。然而,人民币汇率兑换中美关系左右,若中美停战,汇率可能立即回升至7.0 ;而如果纠正互征20-25%的关税,汇率也有可能贬值到7.5。因此,预判中美贸易关系变动非常必要。

如何理解最新货币政策的转向?

对于近期中国逐步实施的货币宽松,必须结合全球前景来看-美联储或于今年9月和12月减息,欧洲汇率也受到市场压力(德国国债收益率已全线为负)要重新“缩小”” ,购买政府债券。

在全球货币政策转向宽松的背景下,中国过渡自然也加入了这一行列。不过对中国而言,此次宽松重组校准意义。9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于9月16日全面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补充,并再额外对城商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兑换。在建国70周年前夕,降息可能会很快到来,政府也可能会放开对汽车购买和实际实际上,中国在许多领域仍存在必须满足的消费需求,这亦是其经济发展的优势所在。